巍巍兴安岭,汤汤辽河,这里是科尔沁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是辅佐了清廷三朝盛世孝庄的故里;这里是我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蒙医药文明的发祥地,因渊源厚重的文化历史而璀璨,这里就是通辽,为古老中国奉献缤纷色彩。通辽作为“中国蒙医药之都” ,将传承与创新精神植入城市脉搏,一方蒙医药圣地,一座康健之城。
传承创新 铸就蒙医标杆
蒙医是蒙古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是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医学,也是一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医学科学,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早在12世纪前,蒙古族人民就发明和运用了许多适合地区特点的医疗方法。13世纪初,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原有的医疗经验上逐步形成了具有初步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古代蒙医药,吸收了藏医、汉族传统医学和古代印度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医疗经验,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医学理论体系。
蒙医以“三根”学说为主要理论基础,同时还包括阴阳五行、五元学说、七素及六基症学说。蒙医治病方法,除药物治疗以外,还有传统的灸疗、针刺、正骨、冷热敷、正脑术、药浴、天然温泉疗法等。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蒙医在治疗偏瘫、风湿、类风湿、心脏病、胃病、肺病、妇女病、偏正头痛、咽喉痛等等都有一些疗效显著的独特方剂和蒙成药,深受患者的欢迎和好评。
蒙医在饮食疗法方面,亦有蒙古民族传统的酸马奶疗法。酸马奶疗法具有强身、治疗各种疾病的功效,尤其对伤后休克、胸闷、心前区疼痛疗效显著。或许因蒙古族常奔驰于马背之上,蒙医在跌打易出现的病症中尤为擅长。其中,蒙医正骨术是历代正骨医学家们所积累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治疗方法,可治疗各类骨折与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一系列病症。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的蒙医整骨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富农惠民 蒙药蓬勃发展
翻开民族医药这本典籍,蒙医药是我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通辽蒙药材资源蔚为大观, 通辽广袤沃野遍布众多种类蒙药材,天然道地蒙药材达到100多种,黄芪、甘草、赤芍、北沙参、桔梗等驰名海内外。库伦旗被命名为“中国蒙医药文化之乡”,以蒙药为引领,蒙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万余亩,建成了规范化种植基地,带动数万农民稳定增收。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库伦成为蒙医药扶贫的通辽亮点。
集聚资源优势,通辽市规模化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数量众多。打造了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库伦蒙药有限公司、内蒙古科尔沁药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现代蒙药生产企业群。推进蒙医药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利用现代方法研制的“格根其尔”、“保利尔”、“冠心舒通胶囊”“露宿丸”“清浊化脂胶囊”“柔肝丸”等数十种新药 ,占据国内市场,并远销海外。
通辽市现已形成国内最大的蒙药生产基地、蒙药材种植基地、国内最早成立的蒙药厂、全国最大的蒙药贴生产基地都在通辽,全国50%以上的蒙药成药产自这里。
开拓进取 蒙医药助力疫情
蒙医拨开云千里,妙药驱散雾万重。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疫情,传统的蒙医蒙药在抗病毒,增强抵抗力,遏制疫情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蒙医药是我区的特色,本次新冠肺炎防治中,中蒙医药发挥了积极作用。内蒙古自治区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5例,除1例孕妇外,其余确诊病例全部蒙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蒙医药中医药参与率达到98.7%。中医药在阻止轻型、普通型的患者向重型、危重型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辽、锡盟、包头等地都有确诊病例使用蒙医药治疗,效果明显,具有改善症状、截断病势的优势。
为做到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为患者使用蒙药,使得病痛迅速减轻,组织蒙医药专家配置蒙药特方,在2020年1月29日有8种防控蒙药制剂通过审批,蒙医药在治疗疫病、瘟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蒙医药《饮膳正要》《四部甘露》、《本草图鉴》等经典著作中明确记载,这些药方有明显的解毒功效。值得关注的是蒙药香囊,在传承传统蒙医药疗法及前期的科研成果上,再结合目前新型冠病毒肺炎的具体病情研制出来的,这些蒙药配置的香囊随内蒙古支援湖北队伍出征,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2700多年前,蒙医药开启了辨证论治的先河,古朴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天人合一滋润了神奇的蒙医学,其处处彰显着国之瑰宝,医纳百川的思想精髓,成为世界共有的财富,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传承,今天仍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展现着蒙医药勃勃的生机。
发展之城 畅享健康生活
千古蒙医,惠泽于世。通辽民间历来信蒙医,用蒙医,为蒙医事业发展厚植了民生根基。通辽市委市政府提出现代蒙医药产业作为五大产业集群之一,坚持药食同源、医康养一体,“政产学研用媒”多维打造现代蒙医药全产业链,建设全国蒙医药发展的核心区和示范区。通辽市以民族医药排头兵的姿态前行着,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着,打造通辽健康之城,在蒙药之都不断书写新的传奇,在通辽高质量建设大城市的宏阔大潮中,蒙医药正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魅力。
实施打造“名企、名药、名院、名医”的“四名”工程,成立了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内蒙古蒙药工程研究院。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中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重点学科,拥有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一个蒙医药学博士点,提高“中国蒙医药之都”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蒙医药发展垫高了平台。包金山、苏荣扎布等一批蒙医药大师,他们博学笃行,厚德精医,给后人留下了一座蒙医药学宝库,为蒙医药学发展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多年来,通辽政府充分发挥蒙医药资源的优势和特色+创新商业模式,开放合作,将通过统筹推进蒙医药产业、创新、人才、资金、政策全产业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快速形成蒙药产业集群,成为通辽市打造“中国蒙医药之都”、“世界蒙医药之都”的主要载体,让蒙医药走出草原、走出国门,成为融入“一带一路”和“向北开放”的一张靓丽名片。
同时,坚持政策引导带动、规划引领先行、要素保障到位,形成推动蒙医药由绿色资源到绿色产业、由绿色产业到绿色价值深层次转变的强大合力,以蒙医药产业的发展壮大为重要动力引擎和平台载体,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集聚示范区,用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城市,实现草原城市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文化为媒 推进交流互鉴
蒙医药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通辽市委市政府将制定长期规划,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科学发展观,力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传统文化元素和艺术手段展现蒙医药文化,营造蒙医药文化环境的氛围。
目前,全市蒙医药已经形成较为严谨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积累了大量文献典籍,有许多传统验方、经典方、秘方、协定方和科研方。
通辽市蒙医研究所现收藏十一世纪以来的蒙医药文献388部、536册,汇集了不同时代蒙医药发展的成就和精华。发掘蒙医药文化资源,进一步建立蒙医药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通辽市蒙医药博物馆。推动蒙医药传统文化和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蒙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
加强蒙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多次承办清代蒙医药学家占布拉道尔吉学术研讨会、“京蒙蒙中医药高峰论坛”、全国民族药高峰论坛暨内蒙古(通辽)蒙医药产业博览会等活动 ,建设蒙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积极与国际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推动建立国际蒙医药产业联盟。
通辽市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发挥蒙医药医疗外交作用,借力同仁堂等大型中医药企业国际化,大力推动蒙医药“走出去”,提高国际社会认知度。古老的蒙医药文化已经传播到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辽主动融入国家的发展格局,与世界携手,让蒙药出彩。“蒙医药之都”的品牌逐渐叫响,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千余名业内人士前来学习,感受蒙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搭乘中欧班列,积极扩大特色中药、生物制药、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医疗器械出口规模,通辽道地蒙药销往欧亚各地,为世界人民带去健康的福音,蒙医药的智慧。
这是最好的时代,梦想乘东风飞扬,蒙医药以低调的华彩彰显着永恒不变的魅力,用盛放的瑰丽谱写着一个又一个神奇。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通辽蒙医药人,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书写新时代蒙医药发展的精彩篇章,引领新时代健康发展潮流。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3fm.cn/zh/75335.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