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今年河北8000多高考考生0分
河北省所占的高考生比例真高。提前录取的这个比例是越来越高了,还有出国留学的参加另外的其他的考试的人呢也越来越多。现在没有必要啊这个交白卷啊答零分,只要你参加高考就可以考上大学。现在考大学变得非常简单了,只要你参加了高考。好多学校能为生源发愁,一些偏远地区的大学呢生源会很紧张,尤其是一些民办大学将来这个招生啊会面临很多的困难。随着我国人口的下降,高考生的数字也在逐年下降。上大学的渠道越来越多,出国留学的人也增加很大一个比例,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日本都靠的留学生来支撑着。没有留学生这个产业的资源,都无法想象下一步怎么去经营大学。
你和孩子同样年纪的时候,你在干什么
还没有人回答
在恢复高考之前清华北大没有学生吗
当时的清华北大包括其它大学都是推荐的,我们村推荐了两人,上的是本地区师范学校,主要看家庭成分和学习能力,学习程度在本村也是名列前茅的,不是随便推荐的,两个人后来毕业当了老师,也是文化人之列的。
期中考试,有部分学生只写名字,连选择题都不写,是什么心态
我刚刚看到一位网友的一条“微头条”,说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在7个平行班中,虽然排名第一,但平均分很低,仅38.75分。并问同行:有什么好方法提高成绩?不少网友留言,表示对这样的成绩不理解,并认为完全是老师的原因造成的。其实,对班级这种“劣绩”,“三味”并不奇怪!因为在我们农村普通初中,这种班级是很常见的,如果从没到农村普通中小学任过教的人,是不会熟悉农村教育实情的。这不?这位农村教师对这种情况的评论就不一样了!我认为这位网友说的很符合实际。正如本题主所提到的:期中考试,有部分学生只写名字,连选择题都不写。这样的学生,在我们农村中小学,几乎每个班都存在!更有甚者,有些学生在拿到试卷后,连名字都不想写,就睡大觉了。这类学生是什么心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三味”30多年的农村初中教学经历,自然很了解其原因:一是:升学上高中完全没希望。说起来,这也是当前“应试教育”造成的恶果。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和老师,把上学读书的目的确定在唯一的“升学”上。既然没希望升学,何必还白费精力?在“唯分数、唯升学率”论成败的现实下,对这些“差生“而言,读书无用!二是,学生畸形的虚荣心理作祟。“三味”曾经找过那些在考试时“连选择题都不写“的学生,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一题都不会做,写选择题也是猜的,正确率不高。得几分,十几分,不如得个0分,表示没参考或根本不想写,面子上还好讲些。我细想,这想法似乎没毛病!三是,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作怪。“三味”不至一次听学生讲过:如果不喜欢某老师,或对某老师有偏见,学生便威胁老师,不帮老师考。学生这种“”想法虽然十分幼稚和好笑,但学生就这么做了,老师又能怎样?说到底,这些学生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所以,国家要推行素质教育。我想:如果素质教育切实得到实施时,这些学生应该不会如此一无是处。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
本文章的二维码
用手机扫码打开本页